過去!現在!未來!-多媒體整合報告

如果有人說讀大學是為了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,那我想又出現一位一百位才會出現一位的奇人異士了。事實上證明,大學所學的東西,也許在某些學生的眼裡,有其專業性。但若是為了自己的興趣以及真正的專業性。那我想學校所學,大多只能學到皮毛而已。這些並不是教授的問題,而是學校的時間就是這麼多,學生程度就是這麼參差不齊。為了大多數的學生著想,怎麼可能講到多麼深入且專業的內容呢?況且並非人人都對該科目有濃烈的興趣。也許只是為了學分而修而已。

學歷??又為什麼大家為此而汲汲營營?不外乎是希望未來有個好工作,有個穩定的生活、家庭。假若現今每個企業皆不注重學歷,皆口口聲聲的說我們需要的青春、以及上進向學、為公司付出。企業要的是你的學習心,他們願意培養你的專長,讓你為公司付出。若企業界實際的執行這樣的策略。那我想學歷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。但是為什麼敢這樣做的企業不多?同樣1千個人面試。其中有5百個人都信誓旦旦的說我們可以為公司付出一切、上進、向學。而裡頭又有50位是高等學歷。如果你是面試員。你八成會先從高學歷的考慮吧。畢竟較高的學歷。程度就好的機率也比較高。因此,我們仍然很注重學歷。也為學歷奔走。

在我高中的時候,我被灌輸的想法中就只有讀書,只要你把書唸好,那們你將來就會比較容易找到好工作。工作?在高中時的我,有些遙遠。我只知道我被下了一個命令以及職責你必須好好念書。於是,高中的我,雖然說不是多用功的學生。但是一直把讀書是為我的職責義務。只是考運不好的我,沒有考到理想的大學。

剛進入逢甲,我就讀的科系為-機械與電腦輔助學系。一直以來我對電腦以及邏輯性就很有興趣。於是看到有電腦輔助這字眼。就毅然決然填入我的自願表,也順利進入這個科系。但是實際就讀過後,發現所學跟我的興趣有所差異。於是在大一上,我就決定了轉系這條路。也親自詢問過如何轉系,結論是面試以及大一成績。因此大一的我算是很努力於課業。成績也都位於班上前茅。在大一下,確定了順利轉系,我把一些專業科目退掉。然後開始自讀C語言。那時候的我,對於編譯、變數、迴圈,都完全不了解。而我的方法就是找出一個目標去達成它(而這個目標也是我跟另一個人的賭注及約定)。而目標就是寫出一個猜數字遊戲(XAXB)。努力了很久很久,到圖書館借了很多有關C語言的書來看,也看了很多網路上的教學與範例。一步一步的,我越來越明白整個程式的流程架構以及此程式較困難的點在於何處,最後當然如期的完成這個problem。因此我對C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
升大二了,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門課-數位邏輯設計。第一節課提到布林函式。教授在前面詢問有誰不懂。在機械系就讀的我,完全沒有接觸過這東西,因此很自然的舉手了。教授得知我是轉系且沒有修過「邏輯設計」。因此給我的建議是我勸你退選比較好。不知是哪裡給我的力量。我反而更不想退選。我心想我C語言都可以自讀了。難道一個邏輯設計的基本概念不能自讀嗎?所以我並沒有退選,繼續專心聽課。結果呢?我成了那門課少數PASS的學生。

會想轉資訊工程學系,單純是興趣使然,我很喜歡邏輯這樣的東西。寫程式時,你可以掌握你所撰寫的事物,而這些會依照你的想法去執行,這樣的結果,使人有種優越感。因此大二時的我修習大一的計概時,我非常用心的去學習,從看別人的程式碼中成長。同時也要感謝當時計概實習課的助教,細心的教導我不了解的部份,更解說了一些程式的效率部份,奠定了我程式的基礎。

之後我接觸了學校的GIS,那可以說是我程式進步的第二個里程碑吧。這時候我使用的是高階的C#。在撰寫程式開始有了新感想。在這麼多APISDK的支持底下,你更需要學習的是尋找問題的答案。太多你需要的程式碼,都已經為你寫好了。所以較為重要的是,你如何去用它。就像王益文老師說過的:「我不排斥你們上網找尋問題的答案,但重要的是你要會改會用!」。

選修多媒體整合這門課,其實是基於一種好奇的心態。在學了這麼多程式、理論。我們學到的都是比較死板的東西。而在多媒體這門課,我覺得我可以學到不同的東西。可能比較接近美學,一種答案不是唯一的東西。我們在這門課中可能會去思考我們未來的出路、我們可以做些什麼、程式可以應用到哪些地方,較多元化的思考。

對於未來的生涯規劃,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的去思考。在GIS工作的我,寫過網頁、service 、文件等。我常思考著未來的我是不是就是這樣?畢竟那不是好的結果,寫程式的人應該更擴展自己的眼界,不是做底層的codeing人員。如果比喻成蓋房子。那負責codeing的人跟工人其實相異不遠,都是苦工而已。我們應該做蓋房子的設計師、做個系統架構師。但那畢竟對我來說有點遙遠。我還沒畢業,我還沒就業,我甚至不知道我畢業後,如果沒有繼續升學,我能不能找到ㄧ份好工作。又或者思考我有沒有讀研究所的必要!?而在家裡方面,當然是全力的希望我可以繼續升學,在未來種種不確定的因素底下,有一份好的學歷至少比別人多一份保障。我也明白我父母為我擔心的是什麼。因為GIS那邊的關係,我有工作的進度。也因此在研究所的準備方面。我一直沒有進展。也讓我媽一直很擔心我的升學問題。

事實上,我也認為可以繼續唸研究所,當然是比馬上就業來的好。畢竟學生就算再辛苦,也比上班族多了一份青春跟時間的彈性。可以挪出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像是旅行之類的事物。然後最近我去兼了一個短期的問卷工作。訪談的成員大多為25~40歲,而這些人的學歷卻也是一堆碩士學位,更讓我覺得如果只有大學學位,似乎真的不夠。即使你真的有專業的知識水準,但一個企業有怎麼會知道你的能力有多少,能不能為他做事情?但企業也許不會讓你有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。千里馬尚待伯樂,但如果這批千里馬外表似於一般市井野馬。伯樂又如何去找出這批千里馬呢?雖然知道研究所對自己應該有一定的幫助,但我的研究所實在還看不到一點蹤跡。如果會繼續唸研究所,我希望可以學習一些有用的專業技術。而這個技術在出社會後,是真的不易去學習的。

在網路上的各類資料中,顯示太多大學生品質每下愈況,年薪直落。大學生滿街跑,碩士像野狗,大概就符合台灣現在的情景吧!我不津開始納悶起一個問題。這樣的趨勢如果一直下去。未來企業徵人難道是看更高的學歷??博士??又或者變成名校制呢?未來會怎樣大家都不確定。

在未來的工作上,身為IT部門或者是網路上看到的RD成員,都是一份辛苦的工作。一般來說都是一天工作八小時,下午5點半下班。但是這些人的真正的下班卻是一點入眠後。你總是有工作的時程壓力備付在自己身上。你可能必須無條件、無加班費的熬夜去做你的案子。也因此常常聽到做IT的都活不久,很容易過勞死,總是無法想像網路上流傳的Google工作成員的悠閒情景。上班就像度假一樣,累了旁邊就是撞球桌、吧檯。讓你隨時可以釋放你的壓力。這樣的工作情形。Google這家公司,成為全球知名的大企業、大網站。相較之下,台灣的企業總是希望員工可以在一個星期內做出一個月的成果。壓榨員工似乎是國內企業的興趣吧。

看了很多老師提供的相關資料,總有一種越看越心酸的感覺。我們同學間也常說一個笑話「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學我們的專業知識,結果呢?我們賺的錢比不上一個賣雞排的。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呀?」。某種程度上,我們可能比賣雞排的更累更辛苦、壓力更大。但是我們就是賺的比較少。高考考上了起薪4萬多,公家工作,生活有保障壓力也無企業的大。資訊出去做薪水兩萬多,企業工作,生活有壓力,有被裁員的可能性。這樣的相比,我實在聯想不到大家眼中的科技新貴是什麼?只是好聽而已吧!

突然有種感慨。在學校學了很多理論,但是你無法從這些理論或是技術。讓你明白你在畢業後,你可以如何規劃你的生活。你如何運用你的專業,去做100%的發揮。你不會因為畢業產生一個恐懼感「我畢業了,所以我失業了」。如果可以在學校的時候,就讓學生對未來的生活有一定的認知,也許再學習上也能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該學的是什麼。也因此在自己所需要的科目上會更加的努力。就像老師在課業上說過。如果你準備要畢業了,卻沒有一些基本的認知。那麼你應該請校長把你的畢業證書扣留下來,再讀個一年。在大學中,明白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,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。

自己的期望跟未來落實的可能性高嗎?我覺得真的很難說,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。就像大一的我只覺得好好讀書考個好研究所就好了。而現在的我會顧慮家庭環境,是否早點當兵會比較好?當完兵之後你可以選擇繼續升學或是就業又或者是在職專班。而當完兵之後的自己,往往想法更成熟,更能掌握自己要的是什麼,確定自己要走怎樣的路。但是當完兵之後再升學的話,這條路總是比較辛苦的。也因此較多人給我的建議是要讀就一次讀完。

寫完這份報告很沉重,雖然這報告跟多媒體整合沒有直接相關,但是我覺得讓自己整合一下對未來的想法,對當下的自己做個批斷,是真的很有意義的。只是真的對未來的自己,我還很茫然。我目前比較能做的,就是在我能掌握的範圍之內,把事情做好,充實自己,讓自己更可以面對多元的未來。

0 意見: